<tbody id="00lvi"></tbody>

  • <track id="00lvi"><div id="00lvi"></div></track>
  • <track id="00lvi"></track>

    <track id="00lvi"></track>
  •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要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圖文直播】數字設計的當下和未來——2023設計主題沙龍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23-09-08 16:18:36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9月8日,數字設計的當下和未來——2023設計主題沙龍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

    主題:數字設計的當下和未來

    時間:2023年9月8日16:00

    地點:五洲賓館        

    沙龍主持人:

    朱時均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學術與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嘉賓:

    朱建華 艾哎集瑟創始人、B站AIGC領域知名UP主、青椒云戰略合作伙伴

    史 懿 金螳螂設計總院副院長、華南設計院院長

    李 蓓 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數字創新設計研究中心主任

    李夏楠 深圳市鄭中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管理合伙人

    易 沙 深圳技術大學創意設計學院教授

    蔣維樂 西安交通大學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院長、人文學院藝術系系主任、教授

    唐海玥 一千零一藝(ART1001)CDO北京城建長城設計院副院長 

    DLE3111.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調整大小.jpg

    DLE3105.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調整大小.jpg

    朱時均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學術與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設計師朋友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近年來,隨著建筑信息模型在行業中的應用和推廣,數字化對設計的產業影響在持續的展開。前幾年GOOGLE阿爾法完勝圍棋比賽,今年上半年推出的GPT,更是引發了一陣熱議,大家感到很興奮,因為大家的GPT的強大輸出功能,不管我們問什么都能瞬間給出答案,這當然也引起了很多的焦慮,有一種說法說人類的很多職業將會消失,很多的工作包括知識化、技能化的工作都會消失,大家擔心失業。有人預言機器略殺人類的時代不遠了。對我們的設計產業,AI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大家都在思考,AI的本質是什么?AI意味著什么?他能做什么,將來會對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相信在座所有的從業人員和裝飾行業的同仁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邀請了幾位嘉賓來共同探討這些話題,這些嘉賓既有數字技術研發權威人士,也有對AI、人工智能、數字化技術的使用有很深的體驗,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師朋友們,也有在高校一線教學的骨干老師一起來探討,下面有請艾哎集瑟創始人、B站AIGC領域知名UP主、青椒云戰略合作伙伴朱建華老師的分享。

        有請。

    IMG2348.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調整大小.jpg

    朱建華 艾哎集瑟創始人、B站AIGC領域知名UP主、青椒云戰略合作伙伴

        朱建華:非常感謝主持人,主辦方給這樣的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在過往近八個月的時間在AI領域的探索,今天把我們過往探索和實踐的內容跟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跟大家分享我們認知AI繪畫的四個基礎邏輯,大家跟大家講的是AI繪畫的應用,今天的AI繪畫進入到快車道,到今年的發展非??焖?,甚至周圍的單位在不斷的迭代更新,大家不用特別多的操心背后的原理,我們想要知道的,SD  AI繪畫是一個數據,背后隱含是一個概念。引申出來的第一個認知是雙100%邏輯,無法100%的如你所向,無法100%的如它所像。所有的領導對同事布置任務研究AI,我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AI是有邊界的,是有它做得到的地方,也有它做不到的地方。

        這個是無靈魂畫稿,在AI生成什么樣的圖片?生成了這樣的圖片,大家覺得可能很有意思,根據線條畫出這么大的建筑物。大家都是建筑領域的專業人士,一定可以看出這個建筑有尺度上的,比例上的,細節上的,甚至合理性上的問題。比如右上角的部分,這里的玻璃要有多高?AI有很多它能做到的事情,但是現階段的AI有很多的事情做不到。AI有一個邊界,他無法100%像我們腦海里想的做事情,也無法100%還原原始的素材。包括上面的玻璃,包括里面的建筑材料的細節都會有很多的問題。

        第二個邏輯是:過去半年多時間有一些視頻播放很多,有人會問,AI在商業工作中應該怎么發揮作用?是數學家?是算法工程師還是程序員?我跟行業從業人員交流,我們發現這個答案是來自于自己,尤其來自于企業當中真正懂業務又懂AI的復合型人才。至少在現階段,AI無法替代人,只能輔助人。我加一個暫時,從去年12月份到今年上半年我們一直觀察AI的近況,我們不知道未來是否會在某個領域完全做完,有可能,但是目前無法完全替代某個工作,或者是某個人。

        第三個邏輯是:當我們知道AI是有邊界的,AI能做什么?這個答案要取決自己的時候,企業需要做什么??赡芷髽I需要做的是真正理解SD  AI,思考工作流和AIGC的融合,同時動起來,不是在想或者是觀察或者是研究,而是真正的把事情做起來,然后建立起符合型的工作流。

        第四個SD的邏輯,SD這個公司訓練了8.5億張的圖片,它的參數達到了35億,非??鋸?,在座所有設計師一輩子,在場這么多的領導們大家一輩子加起來看到的圖片都只有這里面的九牛一毛,我們建議大家一定不斷的嘗試。AI是一個非常性的東西,在建筑設計領域到底發揮到什么樣的程度,沒有一個人能給出答案,因為它是非常新的。

        比如這張圖,是一個美女穿著婚紗拿著花,裙子的部分是二維碼,這種AI藝術的二維碼是在今年7月份剛剛出現的,實際上SD  AI已經跑了大概8個月到9月份,做出這個功能的小伙伴是一個大學生,他自己做了一個課題跑了一個模型,后面使用時發現可以通過AI技術把一張圖片和二維碼進行深度的融合,這個方式非常的出圈,整個模型就被商業機構買掉了,最貴一張圖有人出了兩萬,在這之前沒有人說二維碼可以變成一個藝術,整個AI技術是非常性的東西,企業研究AI與企業結合的時候會爆發出新的東西,可以讓大家得到更好的競爭。這是我們過往思考AI繪畫在建筑設計的基本邏輯,大家一定不能奢望AI能解決所有問題,不是的,AI是有邊界的。第二,AI在建筑設計行業到底怎么應用?因為它的非常新的東西,企業如何應用AI這種新工具?應該真正在企業內部建立AI應用以及儲備企業內復合型人才。

        基于剛剛講的邏輯,未來不僅是AIGC,更多是AIGW,W是工作流,AIGC只是一個工具,他未來在企業中產生價值,更多是變成企業的工作流,有可能是獨立運作的工作流,或者是融入企業內部的工作流,我們接觸了游戲行業或者是廣告設計行業,他們研究AIGC的時候,會出現不斷沒有優化自己的工作流,反而而增加了額外的工作流,導致現有的員工承擔了更多的工作量,如何思考把AIGC融入到企業的工作流中,是企業面對的問題。怎么建立自己企業的AIGW。

        當我們建立了AIGW,對用戶來講,終端用戶來講,這個圖片是屬于AIGC或者是AIGW,是需要我們給用戶提供的AIGS。我們最終都是把AI變成一種服務,然后給到所有的終端用戶。

        AIGS的時候,現在做了一款產品面向室內設計,做了家裝、工裝,我們希望把家裝概念設計里面的最前端的節點,能夠80%的工作流完全被AIGC替代,它不能增加現在員工的工作量,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出圖成功的概率和質量的概率。為了實現這個,我們做了一整套的AIGS,自己定制了訓練模型系統,自練LORO模型,自建生圖參數體系,定制UI,把正套圖走完,才能變成自己企業的工具。如果在座的企業想要做一套AIGC的系統,就是AIGW或者是AIGS投入是非常大的,基本你要配幾萬塊的電腦,要準備以萬為單位的素材,要準備模型的訓練,工具的整合,是一個很難去做的決策。

        我們做了這個工具,面向是目前家裝設計的設計師經常碰到的問題,用戶喜歡白漂,有用戶說我要一個效果圖,最后用戶說我選了別家的,在過往過程中,前端設計的碰撞和概念確認環節,帶來了非常大的工作量,我們做了這個系統之后,幫助設計師在前端把整個工作流的這部分實現,并且實現了很好的效果。這是我們拿著電腦在毛坯現場AI隨時渲染,跟客戶現場碰撞,不需要回去再加班出效果圖,現在是隨拍隨繪。如果業主覺得布局上有要求,甚至可以在現場毛坯圖片上通過畫的功能直接勾勒出線條AI渲染出更加精準的圖片。我們在設計師用的非常多的SU插件,做了建??梢钥焖俚淖鲆粋€渲染。我們把AI的底層,生成的工具全部走完之后,基于前面講的解決一個工作流結點80%,90%這樣的邏輯做成這樣的產品,可以幫助設計師在前端跟用戶之間溝通,降低工作量,AIGS在建筑設計工作流的融入,并且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

        以三線城市為例,需要效果圖人工200-50元/張,AI就低很多,20-50元張,方案表現周期人工要一、兩天,AI只需要1、2分鐘,都是非??焖俚?。這是我們隨機找的兩張圖,這是淘寶價值200塊的圖,這個是直接用AI重新渲染,現在的AI繪畫在室內設計這一塊,在很多場景已經比較能夠做到使用了。

        這個是其他的例子,主要邏輯都是一樣的,當做大的項目設計時,可以做一些參考,右邊是大的設計院,有名的設計師的作品,把作品拿下來通過模型訓練變成模型,基于我們的線稿,通過AI的工具可以直接生成右邊的最終效果圖。這都是在借鑒風格,大家覺得非常厲害想要參考,或者是非?;鸬娘L格進行借鑒,AI模型,最終實現出圖的效果。這個例子是大家想到自己想要的,就可以非??焖偻ㄟ^模型訓練,通過工具的控制就能快速的出效果圖。

        除了剛剛講的邏輯,我們幫企業提供了一整套做這個事情的解決方案,不用自己從頭搭建?;趧倓傊v的邏輯,總結一下我們的思考:首先AI是真正來了,從去年12月到現在各行各業已經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比如游戲行業和廣告設計行業,游戲行業的原畫崗位已經大幅度的裁員,包括研發低級和中級程序員也被覆蓋了,我們公司95%的代碼全部由AI寫的,當大家意識到已經來到了AI時代,我們該怎么真正建立AI體系?我們可能無法等,但是什么是最正確的?什么是最優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有待于大家自己探索。真正的培養AI人才,大多數的設計師都是感性的,大家做創意或者做感性思考,但是AI是一門科學,是一個工具,讓感性的設計師,感性文化氛圍更重的設計公司怎么更好的玩好AI,這里面有非常多的挑戰。因為每個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不一樣,但是第一步肯定是事在人為是在從培養AI的人才著手,公司是否有玩懂程序,技術,玩懂AI的人?AI人才的培養非常必要。我們在社交媒體上也有帳號營運?有的粉絲群一半是設計,已經有年輕人感受到壓力了,是自己對這個事情的認知,有很多的小伙伴已經研究AI的事項,如何培養AI人才,如何建立起AI人才體系,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個是資源配置優化,我們剛剛展示了這個工具,雖然比較初期,但是在很多的環節中已經能夠極大的提升效率,在重構管理時資源怎么配制?其實行業內肯定也不會全部被AI代替,如何把整個公司進行優化配置?這一塊也是我們未來企業在面對AIGS的時候去探索思考的問題。以上是我跟大家的分享,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朱建華老師的分享,下面有請一千零一藝首席設計官唐海玥老師給大家分享,他分享的題目是BIM+AI在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與應用。


    IMG2433.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調整大小.jpg

    唐海玥 一千零一藝(ART1001)CDO北京城建長城設計院副院長

        唐海玥:我是一千零一藝首席數字官,本身也是北京城建長城設計院副院長,是一個雙重身份。

        我下面講關于BIM系統的架構研究,第二個是AI技術,第三個是BIM和AI的結合。

        對于BIM系統我們的目標是三效改變價值,第一是提升90%以上的設計效率,第二是提升50%以上的管理效益,提升50%以上綜合效能,說起來很夸張,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專業水平的提升,目前已經實現90%的目標。

        為了解決效能的問題我們做了劃分,將整個BIM的系統分成了幾個部分,平臺化,數字化、生態化、智能化、專業化,開放性和擴充性。

        我們數字化設計系統的研究,我們把這些年做的相關研究和簡單案例進行瀏覽,比如說運維系統,我們從二維設計到三維設計,到綠建的設計分析,清單算料,AR、VR多重的混合,還有模型藏,人力管理系統,資源管理系統進行了整合,最后形成了一體化的設計圖形,將圖模渲數管進行一體化。我們的目標是降本增效,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前面生產的子系統,我們如何進行生產、設計,如何進行畫圖和建模,第二是協助系統,如何進行文檔存儲,舉個例子,程序化定單,社交媒體管理,尤其是裝飾行業,設計是一部分,另外是市場的拓展,如何使用新的技術,新的方式,新的平臺擴展項目,提高整個談單的效率,這也是從BIM體系延伸出來的內容。

        市場平臺,我們怎么用BIM技術,怎么用平臺化進行移動廣告,還有視頻營銷,現在也在開發數字人的技術,我們有主播,有6-8個小時工作時間,數字人一天24小時不間斷滾動式的播出,講我們的理念,講我們的方案。

       下面是協同平臺,基于這些功能,我們進行了流程的探索,最后形成了這幾個產品,匯總到整個平臺中,比如說阿拉丁的ALDCAD,這是國產的平臺,我們利用平臺將二維三維圖模一體化進入到系統中。最后講到產品提升的價值,底層設計系統和工作系統,利用我們的二維,三維BIM體系來進行填補,第二是市場化的系統,利用數字人,市場平臺進行填補形成綜合的平臺。

        第二塊講講AI的技術在建筑裝飾行業的探索。我們在2017年當時看到了GOOGLE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標志著全球進入AI時代,更早的時候AI還不夠智能,只有這篇論文的提出定義了什么是AI,這時候我們就進入AI層面的研發,比如說掃地機器人,后面眼神出來的體系,MOTEAI,OPINAI,GOOGLE  AI,我們基于chat2.5我們就研發了圖形大模型,除了圖形化大模型,我們也在進行文字大模型的研發,比如說mateai訓練入了知識大模型,比如一個項目,要做一個美術館的設計,但是一些年輕的設計師不知道美術館設計消防疏散的距離,樓梯的寬度,我們可以通過這里面的GPT的對話,比如說美術館多大規模要求多少個安全疏散通道,有多少樓梯,寬度多少?包括室內風格裝飾的時候,比如做云南當地的美術館的設計,請給我一些設計的靈感,我們可以利用語言阿拉丁的GPT生成對應文化的回應。

        現在相當于多模態的生態體系,包括建設業知識大模型,建設業圖形大模型?,F在若干個功能可以跟大家講講,我們使用AI不管是用阿拉丁的體系還是使用GPT,文生文,文生圖等功能,我們可以讓他們給我講設計的理念,設計的方法,我們做一個項目,項目在一片山區,有一片竹林,讓文生文技術30秒生成50個名字,進行篩選和優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F在我們BIM做設計,在BIM的過程中,以前要用渲染器渲染,現在不需要,現在在BIM截取圖形,用AI生成圖在BIM上渲染。自動訓練模型,我們對于大師工作室所有的作品進行自動訓練,利用模型生成和大師工作室很相似的設計風格所有的作品,這也需要大師的版權。

        我們早期也提出了一個內部的測試,和設計師做了相應的成果。這張圖是文生圖功能,通過描述在廣場中有蘋果旗艦店,有LOGO,所有的關健詞在生成圖都有體現,而且圖片有圖片編號,相當于圖片ID。

        比如這張圖,要在中間客廳做一個樓梯,是曲線造型,大概是什么樣的,對業主來說很抽象,現在只需要一個概念,做辦公樓,曲線造型,玻璃幕墻,通高中庭明亮、大理石地面,根據我們的關健詞生成上千張圖,這樣很大提升了效率,而且速度很快,我們很早和國家超算中心建立合作關系,算力算法算距三方進一步的優化成果,提升我們的效率。

        比如這是一個臥室的場景,這個圖的特點是什么?我里面用了圖改圖,里面吊燈是吸頂燈,我通過圖改圖,在這里圈一下,描述是一個吊燈,是一個什么顏色,什么風格的吊燈,這個圖會重新生成,把燈進行修改,其他空間保留。

        這個是關于原畫的嘗試,除了文生土,這個是圖生圖的算法,通過原始圖跟提示此生成的圖。我們通過原始的照片,通過文字描述生成符合描述場景的效果圖,這個效果只需要一分鐘。另外也做了藝術化的嘗試,這個是家具的展示。

        總的來說,通過這么多年設計的實踐,產品的研發,掌握了大模型核心技術,我們訓練了裝飾,訓練的建筑,訓練的平面,訓練的景觀,都進行了專業化的訓練。我們把BIM+AI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很多朋友想,現有把AI生成的成果然后生成模型,現有技術來說很難,基于現狀的技術條件,現在有顯卡的公司有這個技術,但是很難,基于現有研發團隊,我們對BIM體系進行平面大模型,用空間框架生成這樣的空間模型,如果甲方認可,我們回到BIM模型繼續深化,最后完成整個的圖片,如果不OK,只要在平面進行體塊調節,可以快速生成更新的方案,然后再BIM更新工作。這是基于我們的BIM+AI的工作流。

        最后是關于BIM+AI技術的價值,我們跟施工設計和供應鏈進行整合,施工我們用項目、任務、協作管理和感知,用BIM,在設計方面,用GPT用問生圖AI功能快速生成無數各種風格的設計方案,在規劃和方案通過手繪確定風格,最后用AI生成效果圖,反到BIM進行清單造價的生成。

        我們平臺的邏輯,我們AI有改圖功能,比如客廳AI效果圖,業主需要沙發換成某某品牌的沙發,以往的話需要這個品牌沙發的所有模型,現在不需要,只需要拿到圖片,把沙發替換成指定的品牌,顏色和款式。最后這個產品可以快速的給到客戶。

        最后進行GPT項目協助文檔工作整合,同時形成我們新的平臺。我們這兩天有一個小案例,不是裝飾的,是一個建筑領域的項目,這個項目正在建設中,是一個山地地形的度假中心的設計,我們也在研發AI如何生成填色。這個是用我們BIM體系簡單拉的非常粗糙的模型,只需要這個模型就可以了,利用這樣的模型生成一個場景風格,我們描述云、水、風,我們跟業主溝通我們的設計想法,這張圖是用剛才體塊模型,通過描述自動生成的AI作品,有一點點的中式味道,非常雅致我們也給業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方案,在山區里,竹林,利用圖改圖功能,自動生成背景,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源于這張圖,我只通過文字的描述最后生成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我們以后的效果圖公司的產能就被釋放出來了。我們就不需要效果圖公司了。

        這也是我們其中的一個方案,用我們的體塊模型生成曲線型的,在山區,有泳池的設計風格。小福利,大會限時開放注冊,就在這兩天之內。

        最后簡單描述一下我們的團隊,第一個板塊是城建長城,我們做設計板塊進行實際的項目實踐。第二是施工企業,第三個是BIM技術研發,阿拉丁的產品。第四個是BIM教育板塊,目前跟高校進行項目合作,分享BIM技術和AI技術,基于這個,我們是有著專業設計背景基因的技術公司,這是我們的定位。

        最后說一下我們的目標,建設行業BIM和CIM全產業鏈數智化生態平臺,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主持人:唐老師比較詳細的介紹了BIM+AI能夠做什么,現在的技術水平能夠做什么。今天的主題是當下和未來,現在設計界正在用它做什么,做的怎么樣,以及未來還可以做什么。為了設計的未來以及AI數字化,今天還邀請了幾位設計師和高校從事教學的一線老師共同探討這個話題。下面有請艾哎集瑟創始人朱建華老師、一千零一藝的唐海玥老師,金螳螂設計總院副院長、華南設計院院長史懿老師、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數字創新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李蓓老師、深圳市鄭中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管理合伙人李夏楠老師、深圳技術大學創意設計學院教授易沙老師、西安交通大學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院長、人文學院藝術系系主任、教授 蔣維樂老師。

        主持人:下面請李蓓老師談談你在工作實踐中對數字化和AI技術的應用和體驗。

        李蓓:我們在數字化前期準備了人力、資源、技術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這一塊的依托應用BIM技術,我們的公司主要針對公司營運的生產作為抓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面老師說的生產技術方面的工作也在進行實施。

        最近AIGC也在嘗試,對AI的技術涌現最近幾個月做一些試行,以前我是做設計的,通過我這幾個月的嘗試,我覺得有一點,它目前的狀態是無法取代高級的設計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在設計的靈感方面,畫面感,理念的融合,它能很好的在極快時間內把概念進行具像化,從而更高效支持我們前期概念的聚焦。第二個方面的思考是,一旦它進行進化,對我們的工作有什么樣的影響?包括自身的學習,確實有很大的挑戰,我個人認為,我們的專業回歸,或者說讓你的知識進行更純粹的體驗。設計師與AI之間是相互學習的過程,一起成長的過程,所以我也經常跟我的伙伴們提出來,現在要積極的了解它,因為它是一個過程,就像以前進行BIM技術的培養和學習,現在不了解它,到某一天它的進化,因為AI的進化是屬于跨越性,無限的。以前是線性的解決問題,AI是屬于范圍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進行參與,不進行學習和相互的了解,那一天有可能我們的專業,我們會變成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專業。這是我的一些想法。

        DLE3186.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調整大小.jpg

        主持人:金螳螂是行業的弄堂企業,據我所知,他們在數字化技術和AI領域都走得很前列,請史懿老師談談金螳螂在利用數字技術和AI干什么,干的怎么樣?

        史懿:剛剛聽了兩位老師的介紹很有必要大家思考一下GPT在我們行業的發展。我們研究這個挺長時間了,也一直在考慮,源自于一個投標,5天要畫大概30張效果圖,幾個設計院一起做,有一個團隊說可以用AI技術進行嘗試,那時候我不明白,后來5天之后出來的PPT,我看后對我的打擊非常大,當時的圖紙里面的渲染比我們五天里面的人員在零渲染上渲染得更加出色,看到效果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問題,其實里面有很多大師的影子在,所以我在想一個問題,我們做的東西,是應該理所當然借鑒或者抄襲延續還是有創新的東西?這是我思考的一方面,后來我也玩,這個東西作為工具來說可以幫助我什么,首先第一它是一個善良的人,第二它是因地制宜,可以交到不同階層的工具。當時我說可以糾纏量子學嗎?他給了一個文案的東西我基本看不懂,后來我說我不太懂,我是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弟弟和一個哥哥,弟弟摔倒了哥哥說沒有關系。第三是它的學習能力特別強,從1.0到2.0到3.0到4.0我都有跟他有過對話,他的知識是全方位的,這個工具給到設計師里,可以更快速的讓我們了解某個項目,了解當地的文化或者在項目中提供更深層次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工具,設計師是一個藝術的創造者,美學的引導者,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想,它是1到9的工具,但是靈魂的東西是人該攝取的,我更看重0到1的過程,只有他看到可以學的東西,才可以把他學到的東西進行創造。還有一個9到10,我們創造,他可以給你快速高效的完成,最后落地是什么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思考在最頂端和最低端的東西,中間工作量的東西,或者是速度型的,經濟型的東西交給他更合適。我在設計一線做工作,我想得比較更感性,謝謝。

        主持人:下面請鄭中設計的李夏楠談談,從設計的本質角度思考,對AI、數字化的看法。

        李夏楠:說到數字化,在AI之前,鄭中設計一直做數字化的平臺,比如說智慧物流平臺,兩三年就搭建了,要做表格的東西通過數字自動化進行完成。說到AI,今天想談一下設計師的本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這半年,很多設計師覺得AI之后很多人會失業,很多會被替代。也許我們做一些項目他所承載的點比較復雜,比如高端頂級項目的時候,需要更多的關注人,關注用戶的對象,是比較細節的,很多東西,它的一些溫度,機器、數字是很難達到的。我們公司也在做這一塊的研發,我們也需要擁抱它,這是一個很好的工具,這個工具怎么用,還是在探討的一個過程。

        前面的幾位嘉賓提到了,他只能提供概念的幫助,從一開始的創意到后端的落地,還是需要設計師你的思維,你的思想,你對設計的理解什么樣的,還是依賴于設計師的本質你的創意的邏輯是什么,你的思維的高度,審美的高度是什么,還是要回到人的因素再決定,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達到什么樣的結果。所以要回歸到設計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再通過AI的加持,把你的想法進行概念性的表達,最后落地時要靠自己人為的思想把好的點呈現出來。在行業里,大家不必因為AI而驚慌,但是我們要更好的利用好它,讓他幫我們分擔一些繁瑣的設計的過程,對我們有比較大的幫助,最重要回到設計師的本質,設計師對項目的理解,因為每一個項目的都不一樣,尤其是大型酒店項目,每一個場地,場景、環境、面臨的條件、業主的需求,每個功能性的需求都不一樣,很復雜,需要系統化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設計師本身的素養。

    主持人:蔣維樂老師來自大學,任何行業需要實踐,實踐需要理論指導,下面請蔣維樂老師從人才培養,從理論研究方面談談我們對數字化、人工智能的看法。

        蔣維樂:謝謝秘書長。來到深圳設計之都,一到機場就能感受到深圳設計的溫度,這兩天過來之后也認識了很多的新朋友,跟老朋友相聚。在跟新朋友認識知識,我感覺到西安交通大學這兩年比較有正能量,知名度還是不錯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有一位非常好的校長,王數國(諧音)校長,王校長每次談大學育人的時候主要談幾個方面,首先是談到今天這個時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這個時代是信息時代,結合今天討論的所有問題,AI也好,以前的物聯網,大數據都是信息時代,同時校長也談了家國情懷,也談了大學要主動融入社會,在這個時代下談家國情懷,從昨天到今天,對于AI人工智能領域,我們要做什么,包括昨天認識的新朋友,比如唐老師剛剛說的BIM,做的都是自主研發,自主研發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會被搶奪走,這是家國情懷。

        今天說到的MG也好,SD也好,我們也是教育學生們進行其他方面的嘗試,在2022年進行了大的學科門類,作為一級學科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提出了一個概念,將設計放大了,設計變成了大設計,大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跟各行各業進行交叉,我們學校在十四五規劃的時候將大設計列入西安交通大學列入十四五規劃當中,同時我想說,今天的人工智能,AI并不是新的概念,它已經提出的很多年,這個概念除了今年GPT火之前,做研發企業之前都痛苦,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同時AI有能力,AI深入學習,會造成倫理上的爭論,今天也要辯論的看。今天數字化信息情況下,無論是物聯網,大數據,包括兩年前那么火的元宇宙概念,做這個就是偏向于要做理論式的智能交互,最近歐盟提出WEB4.0,這是AI往后走非常重要的一步?;氐郊已b行業,他都是圖片,一個空間并不是視覺看到的這個面,轉到另一面,生成跟之前是否是一個風格?它要是完整的,成體系化的。不可否認,AI做了1到9的工作,但是核心的工作是0到1,9到10也很重要,真正落地的一部分是匠人精神,工匠精神。

        回到大學,實際也是宇宙的概念,我們放大思維不受約束,提出了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探索。大學是允許試錯的,這是一個新的概念,很難建立起完整的教學體系和課程培養方案。今年把本科的培養模式進行了調配,但是我們沒有那么多的人才儲備做AI專業的教育,我們只能將設計的課程進行比例的放大,設計的課程把模塊的出現,里面的內容就可以填跟智能相聯系。

        最后回到人才培養,育人是很重要的工作,我們既要做科研,去嘗試,去探索宇宙大的奧秘,嘗試AI帶給人們無限的創造性,同時也要秉承匠人精神,也要看到我們這個行業一步一步走去落地的過程。這是我粗淺的見解,謝謝。

        主持人:深圳技術大學易沙老師,我想今天的主題是未來,我特別想知道,高校的學生是怎么看待數字化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從高校教學中來說,在智能化的時代,教學內容的改革有什么思考和實踐?

        易沙:深圳技術大學是深圳本土的大學,有時候別人聽到技術大學是,我們是深圳市政府提倡我們要有一些工匠精神。關于高校的學生是什么樣的狀態?我想到一個有趣的事情,上個學期期末,我們請了一個企業導師評圖,一個同學講了設計理念,我個人聽上去比較全面,總感覺有一點點……,企業導師就問,你這個是不是GPT寫的?同學說是的,我們要求同學寫的要標注出來。我坐在那就在想,差距在哪?他的設計說明感覺有一點點僵硬,就像一個外國人講中文的感覺,新事物出來同學們肯定會用,使用過程中給高校工作者帶來挑戰,怎么引導同學,同學是設計的未來,高校怎么樣擁抱未來這樣的學科,這也是我自己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在設計院很多年然后去到學校,對于我來講也一直想,室內設計這個學科會是什么樣的發展,在經歷了很長時間之后,回過頭看是什么樣的總結經驗傳遞給新的一代設計師們。我們碰巧處在這個結點上,我們之前在體驗經濟,服務經濟,現在我們擁有了AI,對學科的設置帶來了挑戰。

        建筑學院以前在理工科,歐洲是藝術學院,在藝術學院我個人感覺設計跟各個門類的交流非常多,在歐美會上材料科和時裝科,我想我們的設計學科應該放在藝術學院?回到AI時代,我們在建筑大學已經被諸多理工科保衛了,我突然發現我們處在學科龍頭的階段,就是設計現在思考的問題,除了從人文的角度,他一定需要面對科技,這樣的角度我覺得是以后學科的思考的重點。所以現在會推進在學校有交叉的學科,也有交叉的學院,就是大數據,有創意一起來上課,我感覺成果慢慢會有一些展現。

        最后在學校的教育這一塊,我們一直在思考針對AI內容,剛剛李蓓總講了一句話很深刻,我們沒有必要對一件新的事物采用拒絕的態度,我們要學會跟他相處。因為人工智能也在學習,作為人類也在學習,這樣相互之間互相的學習和交流,我覺得是很重要的?;谶@個理念,在學科上,目前的計劃在探討AI能夠做什么,它不能做什么,它能幫我們做什么。

        回歸到設計這一塊,我現在更多的傾向于跟同學們的交流,放在創造力的交流,放在同學要學會表達人類情感上的交流,我覺得這一塊是AIGC可能缺乏的,但是基于這一塊,我們講到1到10,我們要做哪一塊,是做1到5嗎?在創意上,在概念上,對未來設計培養非常重要的一個點,這一塊需要人類來主導,這也是我們對于未來的同學,未來的設計,未來的方向我所期待的。我來之前還跟同學交流了,有時候在課堂上同學用了要標出來,同學對于AI的態度是什么?同學告訴我,AI幫我省掉了60%的工作,這個也是讓我反思,我們的設計教育要關注從本源上,對設計的啟發,他們對于設計的了解,對設計大師的語言的了解,這些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培育下一代,或者是未來,怎么樣跟我們出現新的技術真正的成為朋友,讓設計師提高效率的工具。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青椒云是什么東西?是企業內部服務體系還是面向社會的服務體系?

        史懿:未來的AI時代,頂層是算力和算法,青椒云這樣的企業是給所有的需求方提供基于云端算力的服務。我們方向是幫助企業快速的度過前期的建造的過程。對于企業來說,要采購,人才培養,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時間,類似云端的服務,幫助企業更好的邁過前期的過渡期,是做云端服務的平臺。

        主持人:一千零一藝,你們建立了阿拉丁的系統,對高校的教學有什么便捷的合作模式嗎?

        唐海玥:我們BIM研發已經八九年的時間了,現在讓設計師上手最快是AI的技術,可以快速的生成概念方案,比如說做裝飾,做法式或者是新中式,需要文字描述就能生成無數多的可能和方案,前期喜歡手繪的設計師,可以手繪畫線稿,之后不需要建模和渲染,直接用AI生成效果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時間。后期畫施工圖也可以了解BIM體系,整個流程都可以進行落地上的探索。再補充一點,剛剛在座的領導和教授分享,還挺有體會,尤其是學校,我原來也在大學當老師,有兩點感受,第一點是學生對于軟件的表達能力是比較弱的,我經常在業余時間留在學校給學生講解表達,講軟件,當初花了很多時間,這一塊的成本隨著AI技術的到來,這個成本已經為零了,或者很低了,有了這樣的技術,學生的想法很超前,發散,但是無法把模型做出來,效果圖表達出來,就失去了很多競賽機會,有了AI技術可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白。第三,針對學生或者是設計師來說,我個人認為AI技術不是讓我們把大腦萎縮了,減少創造性,我覺得是啟發了我們的思考,以前設計師做設計的時候,他的思維會被建模、軟件技術進行局限性,我做什么樣的效果,什么能落地,怎么可以執行,其實會陷入這個筐中。而現在通過AI可以全部的想象,什么材質,什么顏色的,什么風格的,他有無限的選項,我覺得反而是擴展了我們設計師的思維。

        主持人:剛才聽到各位嘉賓的講述,我現在也忍耐不住想表達我對人工智能,對數字化技術的感悟個看法。前提我要講,我既不懂數字技術,我是一個純粹的文科知識結構的人,我作為行業工作者,對數字的發展還是有一定了解,我說的不一定對,我從概念出發,以嘗試作為依據思考一些問題,我想把我的思考表達出來,請各位嘉賓以及在座的同仁批評指正。

        人工智能對設計的影響,尤其是未來的影響,我非常贊成李蓓總說的,要回歸到本質,設計的本質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本質是什么?剛剛朱總的一句話,我記的非常深,他說在AI本質上,就是數學,就是概念,這跟我的想法是非常吻合。因為人工智能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核心是智能,前面有一個定語叫做人工,這種智能是我們人賦予它的,人怎么賦予電腦系統的智慧和倫理?我的理解,我最近在學習,我學習的體會是兩個,第一個我給電腦設置一套,輸入一套算法,這種算法其實就是數學,據我所知現在普遍的人工智能都是使用的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系統,這個系統實際上是統計系統,從某種程度上說,人工智能表面上它很復雜,從本質上,他沒有脫離統計學的范疇,也就是說所謂的算法,根據人的經驗和知識,設定一定的邏輯,我們還要教會大量人的知識數據化放到機器里去,我相信人工智能不僅不僅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無法取代人類,永遠也無法取代人類,他的算法是我們賦予它的,它的知識體系也是我們賦予它的,它怎么超過人類。我對人還有一種信念,英國的莎士比亞贊揚人類,最后的結論人是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人的偉大和高貴在于思想觀念和精神品質,情感的豐富,這才是最核心的。

        人除了統計、計算能力以外,現在的腦學科證明,人之所以成為人,是一種獨有的生物,根本是計算之外的其他特殊的智能,這個智能包括情感人,這些東西是人工智能很難有的?;氐皆O計的本質,設計是一個聯合詞組,設和計,設是構想,計是計劃籌劃。設計本身是達到某種目的構想某種方案,通過技術手段,材料應用,把我們的構想呈現出來實現它,這是我作為文科生從望文生義理解的。

        對于英語,設計的英文,最核心的解釋第一是設想,第二個安排,籌劃,設計中的計,籌劃和安排,可以通過它豐富的知識,技術手段,演算出若干方案來實現你的構想,而構想不是計算,剛才好幾位都說了,更多是依靠靈感,這種靈感是思想、觀念,是文化、是感情、是精神品質,從這種角度說,設計師大可不必擔心我們就被AI代替了。設計對于人工智能的影響有哪些?我想有三種態度,決定三種狀態,第一種學習人工智能,關注人工智能,運用人工智能,最后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我們非常高效的工具,不僅僅是工具,也有可能成為我們工作上的伙伴,人工智能和人是有交流的,是互相學習,互相成長的。人工智能可以把我們的想法跟我們通過計劃,技術安排去實現,倒過來,人工智能它強大的運算能力和海量的知識,他提供的方案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概念,倒過來會豐富設計師,啟迪我們的設計靈感,所以說我們關注人工智能,學習人工智能、運用人工智能,最后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設計師的很好的伙伴,不僅僅是工具,共同成長,互相成就,這是最好的狀態。

        不好的一種狀態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的模式技術的進步,我們當它不存在,不關注它,我們用傳統的知識干工作,結果是什么呢?毫無疑問你會被邊緣化,甚至被時代的潮流所拋棄。這是一種比較壞的狀態,我個人認為這不是最壞的狀態,最壞的狀態是把人工智能神話,我們頂禮膜拜人工智能,認為人工智能無所不能,無所不會,那樣的結果所淺了他可能會束縛、約束我們的創造力,然后我們成為人工智能的奴仆。說的嚴重一點,如果我們把基于算法、數據、算力運作的人工智能看作比人還要高貴,還要偉大,從哲學來說,是對人的智能的侮辱,是對人的詆毀。我也運用了GPT,我也提了很多的問題,我有兩個感受,第一它無所不知,很多東西是我以往沒有學到過的,但是我也發現一個問題,當學界沒有定論的東西,他也不可能給我們一個結論,甚至表面上提出這個問題,他也對答如流,實際上是答非所問,對我沒有任何的幫助,甚至有可能相互矛盾。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主持人:由于時間原因,感謝各位嘉賓,請各位嘉賓落座。


    關鍵詞: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艷]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

    相關文章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片,久久综合精品 第一页,99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
    <tbody id="00lvi"></tbody>

  • <track id="00lvi"><div id="00lvi"></div></track>
  • <track id="00lvi"></track>

    <track id="00lvi"></track>